第九次:資訊法律與人文關懷(1)
一.資訊倫理&隱私權
網路禮儀
網路禮儀就是使用網路的人應該要遵守的禮儀規範,就像我們習慣說請、謝謝或對不起一樣,禮儀是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互動而存在的,由於網路是個匿名的環境,使用者往往誤以為網路上的行為可以不受現實生活的規範,為所欲為卻沒有人知道我是誰,發表任何言論都不用負責任,如果人人都這樣想,網路世界一定是充滿著攻擊、謾罵、誇張、虛假等內容,為了讓網路世界維持一定的和諧,使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環境中自由發表意見卻不致於影響別人的權益
文字表達清楚
網路上的溝通多使用文字,盡量不要用難懂的注音文或是圖像穿插,文字要簡潔清楚,以避免雙方誤解。
保護他人隱私
上傳照片時,如果其中有照到其他朋友的照片,在上傳前一定要經過他們的同意;不要在人人可以進入看到的區域談論屬於他人隱私的內容。
尊重著作權人
轉錄他人文章或言論時,一定要經作者同意並註明出處;不要隨便上傳或下載軟體,也不要把商業用途的軟體放在網站上供人下載,否則將觸犯他人的著作權。
拒絕不實言論
不要在網路上散佈不實的言論,可能造成他人名譽上的損傷,甚至形成誹謗罪。
就事論事說理
不要發表人身攻擊的文章,像是用髒話、刺傷別人等言語,應該就事論事,濫罵只會阻礙溝通,並不能解決問題。
何謂隱私權?
|
裡面說的就是你的個人資料,像是姓名、居住地、身分證號碼等資料,你應該「有權利決定」要讓哪些人知道,換句話說:「你不想讓他知道的人知道了你的資料就是侵犯了你的隱私權」!
侵犯隱私權行為
保護隱私權的作法
保護隱私權的法規
Line隱私權設定實務
資料來源:http://www.kocpc.com.tw/archives/2745
實作1-Iwin網站&青春網事影片觀賞(回家可看完)
參考網站
二.使用資訊科技的陷阱
專題討論
(1)網路成癮
相關網站
(2)校園霸凌
霸凌的種類
校園霸凌按照欺凌手段、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區分為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性霸凌、反擊型霸凌、網路霸凌六大類
隨著網路世界的發展,另一種新興的霸凌方式-網路霸凌(cyber bully)也開始出現;孩子身處資訊爆炸的環境,能以快速、多元且便利的管道來交友、聊天、玩遊戲,而在網路的世界裡,由於隱匿性高、傳播範圍無遠弗 屆,孩子很容易成為網路世界的霸凌者。網路霸凌行為包括:孩子使用網路散佈謠言、留下辱罵或嘲笑的字眼等,倘若孩子經常從事這些行為,就是網路世界的霸凌者,依霸凌程度可分為下列三種:
網路小搗蛋:已經做出一些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的玩笑舉動,但自己可能毫無自覺。
網路小混混:經常做一些危險、錯誤且應該受管教和約束的行為。
網路小霸王:重複且多次在網路上做出各種傷害人的舉動,而且已有犯罪之虞,需特別注意。
網路霸凌與傳統霸凌差異性
網路霸凌產生原因
網路霸凌可能觸犯法律
網路霸凌行為
遇到網路霸凌怎麼辦?
(1)不要回應.立即將這些資訊存證。
(2)一定要勇於求助(家長、老師或警察),並及時處理,把相關言論存檔後報警,不要因為害怕而選擇退讓
(3)尋求師長及朋友的支持及關心
相關網站
實作2-網路成癮&霸凌影片觀賞與省思